飽飽

再见

看完《狗十三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没有写观影体验。说是懒,更多的其实是我不知道怎么动笔。

这部沉淀多年,一经上映就被喻为青春最残酷的影片,在看似安静平和的日常生活中,却像一把匕首深深刺进人的心底。

从最开头,李玩不想报英语补习班开始,她的人生似乎又进入了一个预定的轨道,像大多数人那样,周而复始,一轮又一轮。

爱因斯坦的出现,无疑是给她孤独的生命里添加了一份别样的光彩。她愿意与它一同分享食物,愿意夜晚相拥而眠。

可是有一天,因为爷爷没有使用牵引绳,它跑丢了。

李玩疯了一样的去找,她学狗叫,甚至幻听,跑到别人家里央求看一眼。

全家上下因为她,不得安宁。

弹幕里有人说,这个孩子确实闹得过分了。

是闹吗?

这个本应该有父母陪伴的孩子,妈妈不在,爸爸二婚常常不回家,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没有多少共同话题。

爸爸和后妈有了孩子,全家却瞒着她不让她知道。

爱因斯坦是她最后的支撑,可是连这个支撑都丢掉了,她的寻找源于爱和迫切,却是没有人能够理解。

可是最可恨的,是那位打着“为你好”的旗号的后妈。

用一条同样品种的狗欺骗李玩,可李玩不傻,她清楚的知道这不是她的爱因斯坦。

我至今都忘不了她插着手臂站在李玩面前,皱着眉头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说,一家人给你找狗,找回来了你还要闹,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。

连一向帮着她的表姐李堂都在奶奶的提示下偏向了错误的一方。

李玩无助的样子我至今都记得。

在欺骗面前,大人的话似乎像极了古时候皇帝的圣旨。

可能那个时候李玩真正意识到,她再也找不到爱因斯坦了。

她喝酒回家晚了,奶奶出去找她找不到回家的路。

这是她的错,但这不是全部。

她的父亲却觉得这种错误全是她一手造成,他握着她的手砸碎酒瓶,尖锐的玻璃划破她的手,她捂着流血的手,被父亲提着衣领扔进车里去找奶奶。

奶奶回家后,她父亲掐着她的脖子让她道歉,一左一右给了她两个耳光。

可是等她从浴室出来以后,她父亲却缓和了态度,压低了声音。

亲吻她的手,摸她被打红的脸,问她疼不疼,说对不起,却说我这是为了你好,长大了你就明白了。

李玩咬着嘴唇,眼憋的通红。

从始至终,她父亲从未过问她被玻璃划破的手,不仅是她父亲,所有人都没有问,哪怕她的手最初流着血,一滴一滴往下掉。

这句为你好,禁锢了李玩的整个人生。

可是到底哪里是为我好?

不好好交流,握着我的手砸碎酒瓶是为了我好?掐着我的脖子是为了我好?还是除了打我不会讲道理是为了我好?

长大了以后的李玩或许还是不会理解“为了你好”这句话,可是她却会变成下一个李玩父亲,继续用相同的语气去为了她的孩子好。

周而复始,大人的世界里永远都是为了孩子好,却不问问他们是否需要。

“为了你好”这句话如果伴随着暴力,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动听的话。

后来因为弟弟频繁出现在奶奶家,弟弟年幼,总是去欺负那只替代爱因斯坦的狗。

可是别说是一只狗,如果人总是被欺负也会发火生气。

它咬了弟弟。

后妈发了火,让她父亲把狗送去火锅店。

李玩哭着求她父亲,却只是被他拉开。

没有人阻拦,毕竟在他们眼里,那不过是一只畜牲。

她跑遍了大大小小的火锅店,后来放弃的平静且绝望。

她失去了最后一根稻草。

后来,那只替代爱因斯坦的狗在流浪狗之家因为绝食死掉了,李玩没有哭,只是憋着泪,学会接受。

一切都变了,她终于变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。

她也吃了狗肉,在见到真正的爱因斯坦时候离开的不动声色。

最终在一切“为你好”的阻拦和大人的命令中,她成为了他们的样子。

现在很多人一直带着“为了你好”的伟大使命生活着,为了你好应该是理解,是道理,是坦诚,绝对不是暴力以后的平和。

希望总会有一天,真正的“为了你好”会代替暴力后的“为了你好”。

评论(4)

热度(49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